“僅五大重點區域、行業新發展農民工會員就達千萬人”;“2015年兩節‘送溫暖’期間,各級工會為70.1萬戶困難農民工家庭發放款物5.8億元”;“19.5萬名困難農民工子女拿到來自工會的助學款總計3.6億元”;“為78.67萬人次農民工提供維權服務和法律援助”……
一年來,全國各級工會和廣大工會干部積極推動做好農民工入會和服務工作,交上了一張“分量十足”的成績單。
做好農民工工作是2015年全國總工會加強基層工會建設落實年的重要內容。為認真貫徹落實《國務院關于進一步做好為農民工服務工作的意見》,全總制定并下發相關實施意見,把中央要求工會參與的16項任務分解成19項具體工作,落實到11個工作部門和10個全國產業工會,明確了做好農民工工作的目標、具體舉措和相關責任。各級工會聚焦主責、精準發力,從組織農民工入會到以農民工需求為導向提供全方位服務,實現了農民工入會數量和服務質量的“雙提升”,為全國億萬農民工建起了溫暖的“家”。
多措并舉,全國掀起農民工入會潮
【人物】2015年8月下旬,困難農民工王曉云一家收到工會“金秋助學”活動的4000元助學金和一個漂亮的行李箱。有了這筆錢,她剛剛考上大學的孩子就可以順利步入校園了。
此前,在安徽省宿州市開展的“農民工入會集中行動”中,王曉云所在的家政服務公司成立了工會,她和公司400多名農民工一起加入工會組織。從此,他們可以享受到工會提供的從困難幫扶、職業培訓到法律援助等一系列服務。
像王曉云這樣感受到入會“利好”的農民工還有很多。這得益于全總啟動的“農民工入會集中行動”——各級工會做好農民工工作的重要舉措之一。
全總下力氣做好農民工工作,源于一個清醒的認識:雖然多年來各級工會致力于叫響“農民工有困難找工會”的口號,但依然還有相當一部分人游離于工會組織之外。截至2014年底,2.74億農民工中僅有1.1億人加入了工會。
如何進一步加強為農民工維權和服務工作,不斷提升工會組織對廣大農民工的吸引力、凝聚力——這成為擺在各級工會面前的重大課題。
為此,全總將確保農民工入會數量和服務質量實現“雙提升”作為工作目標,并逐漸形成了全總統一領導、各級工會聚焦發力的工會農民工工作格局。
進一步加強農民工工作的部署嚴謹而迅速。全總十六屆三次執委會將農民工工作作為全會工作的重中之重——全總成立農民工工作領導小組——啟動“農民工入會集中行動”,最大限度把農民工組織到工會中來——召開全國工會系統電視電話會議,對確保農民工入會數量和服務質量實現“雙提升”提出明確要求。
據了解,目前各省(區、市)工會均成立了由主要領導任組長的農民工工作領導小組,把做好農民工入會和服務工作作為年度目標責任考核重要指標,把更大精力和更多資源向農民工工作傾斜。
組織起來才能切實維權。經過詳細調研論證,全總下發了關于開展“農民工入會集中行動”的實施方案,即以全國省級以上開發區(工業園區)、建筑項目、物流(快遞)業、家庭服務業、農業專業合作組織等為重點區域和領域,最大限度把農民工組織到工會中來。為此,全總在原有數據庫模塊中專設“農民工入會集中行動”模塊,將五大重點區域行業的相關數據預置入庫,實時解答疑問,為各地掛圖作戰、重點突破、全面推進集中行動提供保障。據不完全統計,目前全國五大重點區域(行業)新增農民工會員數已占“農民工入會集中行動”新增會員總數的70%以上。
在推進“農民工入會集中行動”中,各地工會堅持問題導向、改革創新,在全國掀起了農民工入會潮。
——明確目標,周密部署。適應農民工隊伍結構發展的現狀,全總明確提出2015年全國農民工會員數量的增長目標。各地工會積極爭取黨政支持,健全與政府部門聯動機制,推動形成了黨委領導、政府支持、工會主抓、各方協同推進的農民工入會工作格局。安徽省總工會在摸清全省農民工基本情況的基礎上,制定了3年新增農民工會員200萬人的入會行動計劃,主動爭取黨委重視支持。省委常委會專題聽取并研究部署工會農民工入會和服務工作,省總工會積極與政府各職能部門加強聯動、合力攻堅,緊盯重點區域、重點行業,推動建會工作取得突破。截至2015年11月底,安徽省新增加農民工會員127.9萬人,超額完成54萬人的目標。
——完善責任制度。重慶市總工會把8月、9月、10月這3個月作為集中推進的時間段,建立了入會情況月通報制度,并將工作通報寄送同級黨組織,確保工作落實到位;天津市總工會劃分了7個重點領域,組成7個專門工作小組,逐個突破,重點領域新增農民工會員貢獻率在90%以上。
——創新工會組織形式。各地工會探索建立了區域(行業)工會聯合會、加大網格化工會建設、規范建立村(社區)工會組織等方式,構建縱橫交織的網絡化組織體系。如北京市總工會建立了家具、汽車零部件、清潔等行業工會聯合會,實現工會對行業、區域的全覆蓋;上海市總工會則探索推進為暫未建會企業職工、靈活就業職工的體制外入會工作。
——探索全新入會方式。針對農民工流動性強的特點,各地工會在勞務市場、幫扶中心開設窗口方便農民工入會,同時開辟在線申請入會、手機APP申請入會等靈活途徑,為農民工入會提供便捷服務。如湖北等地積極利用工會信息化管理平臺開辟了職工網上申請入會通道,僅宜昌市就有22152名農民工通過手機APP在線入會。
與此同時,針對農民工特別是新生代農民工接觸互聯網頻繁的特點,各地注重運用新媒體加大對農民工的宣傳動員。如山西省總工會推出漫畫書《強強入會記》,免費發放到農民工手中,并制作8部微電影放在網絡平臺上播放,向農民工推介加入工會的好處。在“農民工入會集中行動”中,有20多個省(區、市)工會開辟了針對農民工的新媒體宣傳途徑,使互聯網宣傳成為農民工入會的新亮點。
悉心服務,讓農民工“訴有所應”
【事件】2015年4月29日,“河南職工網?工會會員卡”職工服務平臺正式開通運行,標志著河南工會服務維權工作有了升級版——“互聯網+”普惠服務。持卡農民工在省內可隨時隨地享受工會提供的1000余項優惠服務。這張卡也被廣大農民工親切地稱為“連心卡”。
在全國,河南工會“連心卡”并非個例。目前,北京、上海、天津、山東、海南等眾多省(市)已在本地區全面推廣工會會員服務卡,并致力于為包括農民工在內的廣大職工打造“互聯網+”普惠性服務模式。
堅持農民工需求為導向,讓廣大農民工真正感受到加入工會的好處,真正感受到工會是“職工之家”,正是全國工會做好服務農民工工作的題中應有之義。在最大限度把農民工組織到工會中來的基礎上,各地工會立足農民工群體的實際需求,不斷拓展服務內容,圍繞勞動就業、工資報酬、社會保障、安全生產、困難幫扶等重點內容為農民工提供優質服務,力求做到“訴有所應”。
實現高質量就業是農民工創造美好生活的根本,也是工會服務農民工的“重頭戲”。2015年“全國工會就業援助月”活動期間,各級工會組織跨地區勞務輸出105萬人,成功介紹就業207萬人(次),發放小額貸(借)款2.53億元,支持引導農民工以創業帶動就業。山東依托374個“工友創業”實訓基地,為農民工等重點人群免費提供政策咨詢、法律援助、職業介紹等服務;貴州銅仁市工會在農民工當中組織實施“雁歸工程”,幫助3.4萬名農民工進入各類園區企業就業。
為推動農民工技能素質提升,各級工會積極參與國家農民工職業技能提升計劃,組織農民工參加職業技能培訓近70萬人(次)。浙江杭州江干區總工會建立起“微課堂”,為農民工帶去職業技能、生活技巧、身心修養、健康運動等多方面信息;大連市總工會創建面向高危行業、中小企業和建筑企業的“農民工夜校”,提供有針對性的免費培訓。
與此同時,各級工會還注重引導農民工通過參與各類勞動競賽建功立業,培育了一大批農民工勞模。據了解,僅2015年舉辦的第五屆全國職工職業技能大賽,農民工參加決賽的比例就超過10%;而在2015年表彰的全國勞動模范和先進工作者中,農民工比例比上屆提高了17.7%。
為有效維護農民工的合法權益,各級工會也是下足了功夫。
——積極推動全國28個地區最低工資標準調整,平均增幅13%左右;建立欠薪報告制度,完善工資保證金制度和欠薪應急周轉金制度,推動從制度上解決拖欠農民工工資問題。
——推行勞動法律監督建議書和意見書“兩書”制度以及重大典型勞動違法案件曝光、公開譴責制度,通過法律援助站、省(城)際工會聯動維權機制等切實維護農民工的合法權益。
——組織引導農民工參加“安康杯”競賽,切實維護好包括農民工在內的廣大職工群眾的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權。2015年,僅江蘇工會就組織231.9萬農民工參加“安康杯”競賽活動,為55.6萬余人次農民工提供健康體檢。
值得一提的是,各級工會繼續將困難農民工納入幫扶體系,幫助他們解決生活難題。如福建省總工會為農民工設立了特惠大病補助制度,安排1000萬元專項資金對符合條件的農民工在享受原有職工醫療互助“大病補助”的每個檔級補助標準再上浮30%;遼寧省總工會積極打造工會“千米服務幫扶圈”,全力推進企業和社區工會服務幫扶站建設,使農民工不出廠區(社區)就可享受到工會組織的服務幫扶;農民工輸入輸出大省的各級工會,積極開展農民工平安返鄉活動,幫助農民工購買返鄉車票和提供返鄉路途上的周到服務。
創新服務模式帶來令人矚目的改變:切實提高了工會組織的吸引力和凝聚力,使“有困難找工會”成為農民工的真實選擇。
務實作風,做農民工貼心“娘家人”
【數字】2015年,全總共向各省級工會撥付專項項目補助6400多萬元;海南省總工會撥款1025萬元作為農民工工作專項經費;廣東省市兩級工會連續兩年預算6000萬元用于農民工技能培訓;廣西工會投入資金8000多萬元,為65萬農民工提供多樣化服務。
一組數據印證了這樣的改變:從全總到地方工會,都努力將更多資源向服務農民工傾斜,把工作重心放在最廣大普通職工身上,在踐行“三嚴三實”要求的過程中,彰顯工會作風的轉變,讓職工群眾真正感受到工會是“職工之家”,工會干部是“娘家人”。
一分部署、九分落實。全總領導率先帶頭,分赴各地基層一線和農民工群體中開展調研。特別是注重深入“農民工入會集中行動”的重點區域、重點行業跟蹤問效,了解農民工權益實現情況,及時發現和解決問題,督導推進各地工會農民工工作。目前,全總調研督導組的足跡已覆蓋全國18個省(區、市)。
而在各地,“接地氣”的務實舉措層出不窮:
——安徽省總工會主要領導親自帶隊,分赴16個市、18個縣督查調研,實行市縣工作包干,并就每個市農民工入會和服務農民工工作分別提出有針對性的指導意見;
——廣東省總工會明確要求把所聯系企業工會工作特別是農民工入會和服務工作情況列入機關干部年度考核內容,引導機關干部走出高樓大廈、伏下身子、深入企業和農民工中,抓工會組建、抓農民工會員發展;
——陜西省總工會專門組織開展了農民工基本權益狀況大調研,深入了解農民工權益保障現狀;
——江西省總領導掛點聯系1到2個設區市,負責全程督導農民工入會和服務工作,并召開農民工入會和服務工作流動現場會,大家一起曬工作、曬亮點、曬成績,帶動各地工會形成了你爭我趕、不甘落后的工作氛圍;
——內蒙古自治區總工會將農牧民工列為2015年辦實事計劃,向社會承諾為農牧民工做好收入分配、促進就業、技能提升、文化建設、關愛勞模、幫扶救助、關愛女工、法律援助、會員普惠、職業安康等10件實事。
據了解,各省(區、市)已普遍建立了調研督查、月度統計、定期通報等制度,層層傳導壓力,用大力氣抓好服務農民工工作目標任務的落實。
按照全總部署,各級工會要做的還有很多。包括:“拓寬農民工便捷入會渠道,建立會員組織關系隨勞動關系流動接轉機制”;“吸收優秀農民工加入工會領導機關開展工作”;“構建以精準幫扶為重點的服務職工體系,讓農民工感受到加入工會的好處”;“成規模、高效率地開展農民工培訓工作,在農民工中培養更多的技術工人,團結動員農民工為實現‘十三五’規劃目標建功立業”;“參與解決拖欠農民工工資問題,提高農民工社會保險參保率,促進農民工同工同酬同權、均等享有基本公共服務”……
農民工在哪里,工會就把“家”建到哪里;農民工有怎樣的需求,工會就想方設法去傾聽去滿足。這些努力都指向同一個目標:營造一個關愛農民工的“溫暖之家”,讓農民工擁有更多獲得感。
摘自:中華全國總工會